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生态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生态课题 >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 成果材料

基于儿童观察的园本教研新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jmhsyyey  发布时间:2021-10-14  浏览次数:

基于儿童观察的园本教研新实践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郭亚琴

摘要儿童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学前儿童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园本教研要进行视角的转换,成人的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即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幼儿,教研活动的研究内容契合幼儿当下的发展需求。在现场观摩、视频分享中,教师观察幼儿与材料、环境、同伴等等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儿童的言行,最近发展区等,研究游戏材料、环境等如何支持、推进幼儿的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关键词:园本教研    观察儿童   教研样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说明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园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活动,是借助观察、反思、行动等要素在行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

关注儿童的思维与学习过程,分析幼儿行为,重视教师观察、分析的专业能力。在生动、鲜活的教育现场观察儿童、读懂儿童,为后续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挖掘、寻找策略与路径。

  一、 新观点:以观察分析为教研的基点

做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了解幼儿内心的需要,

了解其身心发展水平;观察幼儿材料互动,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挖掘教育素材和视角;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进一步思考环境的创设与改造我们带着全新的眼光,有意识地、主动地观察幼儿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儿童视角”落到实处

  (1) 观察幼儿工作中的研究要素

幼儿活动观察幼儿的表情和肢体线索分析孩子潜藏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孩子专注于工作花了多少时间、表情的流露是何种特质观察孩子在工作上的恒心、耐心如何,在哪方面表现出探索的渴望观察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过程,如何建构知识经验的;观察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情况;观察教师的有效指导等等。通过现场实时观察、视频形式的观察,教师针对幼儿感兴趣现象、事物,梳理幼儿学习发展的轨迹,遇到的问题、需求,材料环境如何进一步支持幼儿,反思教师的行为,思考和重建教师对儿童的支持等,为基于“儿童立场”的教研活动收集真实的素材,确定教研主题,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2)开展基于幼儿“工作”现场的教研

开展基于现场、立足现场的教研,是教师在观察研究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反思、进行实践的行动改进,教师转变为研究者。班级教师之间每日定点观察游戏区域或者跟踪观察幼儿,每日以班级两位教师与生活老师组成研讨团体,开展研究活动。立足班级现场的教研,是即时的、常态化的,且问题针对性强、研讨时间灵活、频率高,打破了原有的有计划、有方案才是教研活动的模式。园区的各个教研小组也是先观摩现场、或者观看现场视频,根据话题,展开讨论。基于现场的教研,提升了教师的观察分析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能针对幼儿当下的实际需求、实际问题展开有效的研讨。 

二、 新内容:以一日活动为教研的内容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园本教研回归儿童立场,立足幼儿原有经验和兴趣,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教研内容来自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完全植根于幼儿园工作的土壤中,与幼儿的一日活动互动同步。

1)常态教研主题确定

我们把教研从集体教学现场转向幼儿的日常及游戏现场,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幼儿一日生活、游戏中发生的学习。从幼儿的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随机活动中发现问题,确定教研内容,形成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观察分析、材料投放、环境支持、教师指导的不同策略。例如小班教研组围绕“幼儿的自主进餐”“如何学好穿衣、穿鞋”“我会上厕所”“课间十分钟”等多项生活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内容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过于重视集体活动的教研模式,让“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更加清晰地植入教研活动中。

2)支架研究推进学习

 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确定教研主题,围绕“观察解读幼儿”“材料投放”“主动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指导”四大支架进行研讨。例如主题性区域游戏“了不起的中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红色剧场小组”幼儿参与率不高、表演氛围不浓“制造小组”使用的材料、制作方法单一等等问题,教研小组根据四大支架梳理出这个主题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在“教”与“学”的 实践过程中不断转换运用新理念,尝试将儿童不同领域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系统和情景化的儿童发展知识,给予班级教师具体的建议,帮助幼儿完整的、深入的完成游戏。

三、 新样态:开展无形无界的动态教研

教研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经历着作为“学习者”“反思性实践者”和“研

究者”的角色重塑与角色转型。我园开启“微型教研”的教研思路,微教研的特点是参与人少问题导向时间灵活、内容聚焦主题不求“大而虚”,追求“小而活”微教研程序不求“全且多”践行“简而真”;力求借助角度小、周期短、便捷化的“微型教研”让每位教师都能高频次的参与到教研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研中我们不一定都能达成共识,但只要在思考中就会有收获,通过“四无”的教研形态唤醒教师的思考力。

1)无界教研

  打破团坐一起有计划、有方案、有安排的研讨才叫教研的概念,时时、处处、事事可教研、人人可为教研发起者。增强教师发起即时教研的意识,即时教研多数是以班级教师为主体进行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它以班级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真实问题为主要关注点, 以促进本班幼儿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中心任务,具有独特性、及时性、灵活性、随机性,追随儿童、追随教师生成的。班级两位教师随时、随地因观察到某位或部分幼儿的行为而产生的讨论、研究,推动幼儿在区域中、课程中的进一步学习,并在材料、环境上给予幼儿支持。

2)无形教研

教研的本质是思考,思考是一种意识流,如水无形,随教研内容、对象、

时间、场合等变化而变化。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研,教师不知在教研,却不知不觉的进入教研的状态。例如:级组晨会时,有教师提起前一天操场上幼儿户外游戏时自己所负责的运动项目幼儿材料等发生的事情遇到的问题,在讲述的过程中,其他教师们随即做出反应,不自觉的卷入了研讨中,有的会帮助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有的会帮助提供解决的方法,每一次这样基于问题的对话,就是无形的教研,随机的内容,随机的教研。

3)无限教研

与有限相对。有限教研为了完成某项目标而开始,目标完成教研则结束。无

限教研是一种“连续跟进式”的教研,不泛泛而研,不局限于一点收获,它的目的是不断地激发教师思考,更多关注个体成长的延续,关注问题解决的情况,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幼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小班户外活动中,确定了投掷、平衡、跨跳、钻爬等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专项运动的锻炼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但幼儿出现运动兴趣降低、不运动、运动时间较短等问题。小班级组老师根据这一问题做了一份教研规划,进行了四次系统教研。第一次研讨认为材料存在问题,通过调整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第二次研讨改变指导策略,由老师带领部分幼儿去其他班级玩游戏,实施混班游戏,激发幼儿参与多个运动项目。第三次研讨增加了运动手环,每完成一个运动项目可以得到该项目的一个运动手环。第四次研讨增加了运动记录表。一次次研究后的调整,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器械运动有成效。系统教研真正带领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梳理出研究成果,让他们在工作中收获到成就感,激发了内驱力。

4)无为教研

无为教研就是不多为,不妄为顺势而为。在教研活动中相信教师的能力,相信教师有能力可以自我化育和自我成长。教研活动中的领衔人要多倾听、多欣赏、肯定教师研究出的策略与方法为教研活动中的教师们喝彩激发教师成长内动力

  基于儿童观察的园本教研让教师们变得更加关注儿童的思维与学习过程,更能读懂儿童、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提升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通过“无形无界”的教研让每个教师都可以实现平等对话、多元分享、大胆质疑,从同伴的对话交流中产生新的观点与启示,激发自己不断的思考、质疑,让自己的认知螺旋上升,从而带来幼儿园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