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生态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生态课题 >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 成果材料

园本培训新趋向:从输入到输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jmhsyyey  发布时间:2021-01-06  浏览次数:

        摘要:幼儿园要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而园本培训是发展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管理者,最担忧的教师状况是他们通过听专家报告、自主学习等培训方式了解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新名词、新概念并不自动带来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变,理念与实践不能充分地“一致”。这一普遍现象发生时,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园本培训的内容、方式、效果,以“输入”为主的培训模式大量地存在于现实之中,教师习惯于听,习惯于被动接受,而缺少“由内而外”的主动记忆、掌握、领会、理解,更没有把学习内容进行提取、建构、转化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文从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实践问题出发,从环境氛围入手,进行园本培训模式的转变,由“输入”转向“输出”,让有效的、成功的“输出”“倒逼”教师进行更多理念和知识的“输入”,让园本培训散发新的魅力。

关键词:园本培训;输出;输入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电讯与计算机系统合而为一,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教师接受各种教育信息的渠道也增加了:微信、微博、各种教育公众号、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书本、杂志、会议、培训等等,但老师们在“看过”和“听过”后没有经过头脑加工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那么真正能记住的、吸收的信息会很少。只有进入主动学习的层面,把看过的、听过的信息重新整合、加工,分享给别人、教给别人,非但可以加深自己对信息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还能促进你更好地践行这些理论。我们一直在思考,在目前的园本培训活动中,如何让老师能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层面,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借鉴“学习金字塔”原理,结合幼儿园特点和教师实际情况,改革培训策略,从“输入”到“输出”,从“听”和“看”“学”到“说”和“讲”“写”,促进教师去理解、记忆、重组、分享、交流。 

 一、环境氛围促发“输出”。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为了创造更多让大家交流,更多“说”而不是“听”的机会,不可忽视环境氛围的作用。

1.营造宽松氛围。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天堂,对教师而言也应是“富有欢乐与吸引力的宇舍”。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位教师的心灵渴求,在这种环境下开展各种教研工作能极大地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提倡相互之间的讨论,创设宽松的研讨氛围,让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研讨活动时,针对活动而不针对人。只有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在讨论中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最终获得教师的进步。

其次,充分理解教师工作与教研的艰辛,不断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与鼓励,而不是盲目加压,动辄埋怨、批评。尤其对那些“短板”的教师给予尊重、宽容,可能他们在教改过程中悟性比较差、行动比较慢,但是面对他们一时的错误或失误要宽容,要在他们背后组成强有力的“智囊团”,指出和鼓励他们的优点与创新,帮助他们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

再次,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培训或者研讨活动时,让所有的教师参与到讨论中,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说的不对,也要鼓励他“你是怎么想的?”这等于暗示他们“你也能想出很好的建议”。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教师形成积极的思考,并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经常有效“输出”的教师才能够有真正的、深层次的自信。而唯有当教师有了真正的自信,他们的培训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2. 改变座位形式。为了改变对话形式,我们尝试从小处入手,从改变座位形式开始。一种做法是把交流、对话、研讨的主舞台放在老师座位之中,如拳击台似的被环抱。所有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人、关注的焦点,促发每一个人去思维、碰撞、交流。第二种做法是大胆地采用圆桌或口字型、回字形座位摆放,每个桌子上还安排一个带有主持人性质的“托儿”,促进大家交流分享。

3.建立任务驱动。园本培训由“输入”向“输出”转变,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手段,这个媒介手段就是要建立明确的“任务驱动”。这个“任务驱动”至少伴随在培训的三个步骤过程中,首先培训者要根据培训专题给教师布置明确的任务;然后教师围绕这一任务进行相关知识理念的输入,也可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将自己构建的任务解决方案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呈现,完成输出过程。

二、培训内容方式促进“输出”。

以往的会议或者培训,往往会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一场接一场各类演讲的狂轰乱炸之后,伴随着简单的互动提问,一场培训就结束了,留给大家多少精彩的回味呢?如今的幼儿园内,85后、90后为主,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互动、独立、自主,他们见多识广,各类应用技术娴熟,能说会道,表现欲是与70后们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园本培训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让更多的老师卷入其中,变“一言堂”为“多人讲”,以主人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进去,“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重视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

1.讲评输出法。这是幼儿园经常使用的研讨方式,分别有以下几种形式:观摩课堂教学和游戏后的点评、参与式讲评、点赞式讲评等。这种培训时,参与的教师事先了解研讨话题、亲身参与活动现场、亲自观察现场状况,其最大的优点是参与者角色平等,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正实现多向交流互动;在研讨中教师有备而来,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赞式讲评可用于新教师群体刚入职时,他们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老教师的很多言行都能成为他们学习借鉴的内容,可以为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点赞,为同伴的一次分享点赞,为配班的一个爱心举动点赞。

2.故事输出法。这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讲述教师自己的课程故事、成长故事;讲述幼儿的学习故事、课程故事、游戏故事……从中锻炼教师观察、分析、课程组织、课程反思能力等。

1)故事从何而来?

幼儿园教师聚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是班级的孩子,她们会如数家珍地讲述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有让人开心的也有令人烦恼的;有有趣的也有惊险刺激的……这些成为茶余饭后老师们交流的故事,其实蕴含着很多教育的契机。如何让这些故事成为教育的契机和课程的缘起呢?这需要老师及时收集整理故事,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

随手记。如果教师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总会有令教师惊喜的时刻。可是,幼儿教师往往会因为工作繁琐而常常忽略了这些精彩瞬间,有时也就错失了孩子发展的关键点或者生发课程的兴趣点。因此,养成随手记的习惯,会形成孩子发展、课程推进的第一手资料。一个小背包、一本便利贴、一支笔、一部手机慢慢成为幼儿园教师的标配。

每日思。古人提倡:每日三省吾身。幼儿教师工作比较繁琐,可以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班级的两位老师可以坐在一起,用短短的半小时时间聊聊今天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创新、有改观,哪些方面还存在理念与行动的脱节?把这些反思记录下来,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案例。

做观察。写好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的必修内功之一。可以借助于观察工具、观察表格进行。观察记录能直观地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言行举止,成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孩子的最佳方法,通过记录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开展对教育现象的思考,教育问题的研究。

2)怎样讲故事?这些第一手故事资料的积累后,不能让它们束之高阁,要让教师把来、表达出来,甚至印刷出来。一来可以分享教育经验,二来可以相互研讨促进更好地教育。因为这些故事有长有短,讲故事的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晨会时、教师会议之前、培训活动之前等,都可以让几位老师做主角,讲讲她们的教育小故事。也可以专门安排“故事时间”或者“故事分享会”,有目的、有选择、有主题地讲老师们的教育故事讲出来。

3.阅读输出法。阅读完一本书,当合上书本时发现,完全记不清书中的内容,阅读收效甚微是阅读的尴尬境地。曾经听书式生活创始人赵冰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讲书,改变了他们,也会改变你!”会讲书首先要对这本书融会贯通、了如指掌。幼儿教师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在鼓励教师进行“碎片化阅读”“感兴趣阅读”后,逐步改变策略,通过讲书或者读书笔记让阅读更加有效。阅读输出法要求教师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必须要分享出去,无论是口头转述,还是记下笔记,一定要讲给亲戚或者朋友听,或者发微博或者微信,有助于把握整本书的内容结构,既加深印象又能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通过阅读输出法,让输入到大脑的知识通过消化理解吸收输出出来,提升自我。

4.论文输出法。做研究、写论文,不是专家的专利,幼儿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思想的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如果能把所学、所思、所想、所做通过一定的格式撰写出来或者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把这一过程写下来,就是一篇篇好论文。这种输出方式是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体现,也能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信。

从听到说和写,从输入到输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绝对的,但是忽视培训者表达、表现、交流的欲望肯定是失败的培训。总之,要让园本培训贴近教师工作实践、实际需求,让培训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玩!

   参考文献:

《真正的读书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静子 2019简书 2018.3.14

《从“输入导向”到“输出导向”的教学转变》王红 北京教育2018年第七期  

《从听到说:对话正在逐渐取代主旨演讲吗?》 会议圈  201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