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生态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生态课题 >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 文件材料

2019.9-2020.1基于“儿童立场'园本教研课题组总结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wjmhsyyey  发布时间:2021-01-06  浏览次数:

2020---2021学年度基于“儿童立场”的

幼儿园园本教研实践的研究课题组总结

    “园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活动,是借助观察、反思、行动等要素在行动中不断改善教师教育行为、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过程,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答案永远在现场。我们要想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就要重视生动、鲜活的教育现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要在丰富的教育现场中挖掘、寻找,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变革策略,将活动室转变为研究现场,促使教师转变为研究者,开展基于现场、立足现场、发展于现场的高质量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一、 落实儿童本位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审视园本教研的现状,着力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游戏精神,将落脚点回归真实。变模式化教研为动态教研、变被动教研为主动教研,不断调整教研的时间安排、教研的关注重点、教研的内容选择、教研现场观摩人数、教研观摩地点等,让教研焕发新的生机。

1.“集体教学”转向“日常及游戏”

我们尝试把教研从集体教学现场转向幼儿的日常及游戏现场,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幼儿游戏中发生的学习。开展了“幼儿游戏空间设计”、“幼儿游戏材料提供”、“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等一系列教研,如一次“自然角环境创设”的教研活动中,教师记录了幼儿与种植角互动的内容、时间、次数等观察内容。研讨中,教师通过这些观察数据分析出了该班级幼儿在自然角活动的兴趣和需求,教师也知道了本班自然角创设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了接下来推进的方向。小班教研组围绕“幼儿的自主进餐”“如何学好穿衣、穿鞋”“我会上厕所”“课间十分钟”等多项生活内容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观摩一场场鲜活的幼儿活动现场,实践创造、推陈出新。内容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过于重视集体活动的教研模式,让“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更加清晰地植入教研活动中。

2.“行政教研”转向“问题教研”

园本教研具有“问题性”,问题是研究的中心,问题对教研具有定向的作用。我园教研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教研组织者在幼儿一日活动 、课程实施、专题研究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感知困难、聚焦重点,确定每次教研工作任务和相应的研究活动,确保每次教研活动都有相应的问题指向,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或者困难。

主要从:(1)教师工作需求生发问题。教研内容来自于教师实践的需要,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大量鲜活而生动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教研来解决,如何解决。教师会从班级管理、自身发展需求、课程建设困惑等方面发现问题,确定教研内容。(2)基于课题研究生发的问题。教研内容来自于各个课题组、级组的研究需要,课题组和级组都有自己的专题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教研活动解决。(3)幼儿一日活动生发的问题。教研内容来自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教研工作完全植根于幼儿园工作的土壤之中,与幼儿的一日活动互动同步。我们以幼儿一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教师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偶发事件等方面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确定教研内容,开展基于儿童立场的的教研活动。形成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观察分析、材料投放、环境支持、教师指导的不同策略。

3.“教师关注”转向“儿童关注”

站在“儿童”视角上去思考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大小教研观摩活动时,要求教师从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方法、教学完整性等转变为观察活动中幼儿较为突出的表现并且记录,如:回答问题的幼儿人次与人数;幼儿主动发起的学习活动次数;执教中是否存在教师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幼儿突发的情况有哪些,存在原因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处理的?等等。以此来推断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持续性,以便教师后续的教学与生成课程;观测幼儿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又如:在开展幼儿游戏教研时,针对游戏目标的设定来展开研究,发现教师往往按照集体教学的思路来设定游戏的目标,常常关注领域目标的达成情况,实际上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向性,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和整体性的。

 二、 推进自主教研

1.“集中教研”转向“分散教研”

把集体教学现场改为幼儿游戏现场后,出现了观摩教师过多,影响幼儿正常游戏及交往等的情况,看不到幼儿真实的表现。于是我园进行一次次的微改革如:

   (1)教研地点室内外相结合。除了室内的培训与研究,我们还把幼儿的游戏场、教师的教研场搬到室外,研讨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大自然中游戏的情况等。(2)教研团体由大到小。我们将幼儿园所有教师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每组由一位资深教师做组长,组员5-6个,每次培训、观摩、研究由组长召集本组组员开展活动。分散观摩教师人数能有效解决现场观摩中由于观摩教师过多而引发幼儿的紧张、不自然表现等。组内成员较少,也便于每位教师能发表自己培训、教研后的观点。从而也开始了“微教研”的研究,“微教研”即一小部分教师围绕发现的共同问题,一起观摩现场、一起分析评价。微教研参与的教师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方式更加多样、灵活

2.“定时教研”转向“即时教研”

即时教研是以班级教师为主体进行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它以班级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真实问题为主要关注点, 以促进本班幼儿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中心任务,具有独特性、及时性、灵活性、随机性。这类教研不是完全预设,而是追随儿童、追随教师生成的。“即时教研”所关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一日活动、主题活动或是区域活动,班级里两位教师随时、随地因观察到某位或部分幼儿的行为而产生的讨论、研究,教师以此为基点,推动幼儿在区域中、课程中的进一步学习,并在材料、环境上给予幼儿支持。

3.“碎片教研”转向“系统教研”

系统教研是一种持续性的、跟进式的研究,能去教研活动泛泛而研的现象,老师通过几次持续观摩幼儿的活动现场,开展研讨,长时间浸润在一个项目的研究活动中,增强了研究的意识,提升了研究的能力,也能彻底的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例如:小班户外活动中,确定了投掷、平衡、跨跳、钻爬等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专项运动的锻炼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但幼儿出现运动兴趣降低、不运动、运动时间较短等问题。小班级组老师根据这一问题做了一份教研规划,进行了四次系统教研。第一次研讨认为材料存在问题,通过调整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第二次研讨改变指导策略,由老师带领部分幼儿去其他班级玩游戏,实施混班游戏,激发幼儿参与多个运动项目。第三次研讨增加了运动手环,每完成一个运动项目可以得到该项目的一个运动手环。第四次研讨增加了运动记录表。一次次研究后的调整,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器械运动有成效。系统教研真正带领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梳理出研究成果,让他们在工作中收获到成就感,激发了内驱力。

三、 实战练兵计划

1. 成为优秀的讲书人

阅读能提升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的修养;能及时了解时代背景下最新的教育

观;阅读内容亦能与自身的工作默契的建立理论与实践相通的教育信息链。我园要求每位教师选择并认真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开展一次讲书活动。教师在阅读书籍的基础上内化书中的内容,梳理思维导图,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自己新的思想。并透过专业的阅读,把书籍内容与自身工作结合进行专业方面的自我反思与设想,最后以讲书的方式把自己阅读的书籍进行阅读输出。每位老师都参与到活动中,在分享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引发同伴间更深刻的思考,成为一名优秀的讲书人。 

    2. 观察墙的撰写研究

“观察幼儿、解读幼儿”是教师基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运用自身的幼儿发展理论知识和经验对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分析的过程。观察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对于教师抛开自身的主观认识,深入理解幼儿的想法、需要和心理特点,进而找到实施教育的适宜时机及策略有很大帮助。我们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解读分析能力的提升有系列的培训活动。如:有哪些实用的观察方法?如何快速准确记录幼儿的表现?如何撰写白描式观察记录?如何使用生活环节的观察记录表格?观察目标、背景如何撰写?

我们每日坚持“观察墙”的撰写,即把幼儿一日活动中个别幼儿或部分幼儿的偶发事件,用便签及时记录下来,并贴于教室外的家长园地上,形成一面“观察墙”。既便于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发展状况又有利于教师事后的整理、汇总、取舍,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与课程生发点,发现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哇”时刻。

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园本教研也可以用此来演绎,通过园本教研激发教师的善意,激发教师理解、尊重幼儿的初心,激发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和热忱,激发教师投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教师对保教工作规律、方法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让教师在园本教研的开展过程中享受专业发展的幸福感、自豪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