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帐号:
密码:
 
文件资料
文献资料
过程资料
成果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网站 >> 归档栏目 >> 教育科研 >> 表演游戏 >> 文件资料 >>幼儿园开展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展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5-09-14 13:05:05    点击次数:   作者:徐敏  来源: 本站原创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花园园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戏剧教育理念的引入,少数教育学家以儿童戏剧为载体开展各项研究。如:张金梅教授的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的研究,许卓娅教师的《探究阅读创意戏剧课程》等,另外一些幼儿园也对幼儿戏剧作一些研究,如南京普德村幼儿园进行了《儿童戏剧与儿童情感的培育》课题研究等,他们主要落脚点在于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创新。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以艺术为媒介,她们从艺术情感入手, 开创了以“音乐、文学、美工”三朵金花为特色的艺术教育,进行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根据自己需要,积极尝试用音乐、语言文学、美工等多种语言,自觉主动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些课题关注儿童学习形式,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等等。不难看出我国包括我省幼儿园教育中,开始逐渐渗透幼儿园戏剧教育。我们也发现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实施与研究越来越为很多幼儿园所重视。
我们都知道,幼儿戏剧活动中表现出了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诸多特征,与成人戏剧相比显得较为随意:无明确职责分工,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不按情节顺序,可随时增删内容,外在动作远多于内在心理,追求表演的乐趣。这些特征带有幼儿游戏的影子,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戏剧的要素,可以说,幼儿的戏剧活动正处于游戏向戏剧过渡的阶段,是戏剧教育的契机,教育者应试着将戏剧知识巧妙地贯穿于幼儿的自发戏剧活动中,实现工具性与本体性合一的幼儿戏剧教育。在戏剧活动开始时,发现幼儿能自由选择角色,故事中具有强烈鲜明个性的角色,尤其是被普遍认作“核心人物”的具有优秀品质的角色,更易获得幼儿青睐,其次孩子对核心人物角色比较了解,也易把握。尤其是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角色已经具有比较深的了解,从外表、动作、语言到性情特征,甚至特定情境下做出反应的倾向都能把握,他们能借角色扮演来实现愿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在幼儿园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大多在师生对话、区域活动及生活活动这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孩子“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的能力。《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创造美和表现美的重要形式,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理解常常会自发地通过歌唱、跳舞、绘画、演奏、角色游戏、戏剧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悟,抒发内心的情感”。欣赏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或文学作品对开启幼儿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幼儿多感官协调活动及幼儿的思维发展。《指南》中还指出,大班幼儿“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制作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由此可见,儿童戏剧表演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是幼儿园落实《纲要》、《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的必要教育途径。
我们知道,儿童特有的生活是游戏的、艺术的。如果将这种游戏的、艺术的生活用整合的方式考察,在一个个活生生的儿童身上,我们看到儿童在用身体去表达思想,在用富有幻想的头脑去行动,正如马拉古奇所说的“用身体去想,用脑袋去做”。身体与思想的对话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戏剧天性,他们天生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集合体。他们自发的表演在幼儿园随处可见,具有自主性、自娱性、游戏性。虞永平认为,幼儿的表演是在特定情景下连续的和系统的表达。表演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还能促进其动作表现力、交往能力、审美和创作能力以及情感的发展,使教师能够关注多样化学习能力培养和个体差异,从而因材施教。
儿童戏剧表演不是单纯的表演,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游戏活动,他们的表演是因为“好玩”而发起的,表演的动作以自由、简单的模仿和再现为主,嬉戏、想象、创造行为时有发生,,他们在表演中专注于主动、积极和创造自我表达和表现,沉浸在表演所带来的愉悦等多种游戏体验中,不在乎有没有观众,更不是为了向观众进行展示。对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性质的定位,直接决定着老师对戏剧表演的指导思想和指导行为。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戏剧表演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和理解,对儿童戏剧表演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以下情况:儿童戏剧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重表演结果,而表演是建立在排演、训练基础上,因此轻视了过程中儿童能力发展;另外,剧本的选择比较狭窄,局限于几个老牌的童话故事;表演角色的选择也仅限于集中在个别能力强的儿童身上,大多数儿童缺乏参与的机会:从剧本的选择、编排、舞美的设计等基本由成人负责,从成人的思维角度考虑,儿童参与度少,儿童接受的过程中基本上以接受听从、服从为主,虽然对于表演中的内涵会有所回应,但是儿童的表达却是零;所以能将幼儿园儿童戏剧的排练过程优化成学习、体验过程更为重要!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界定:
创造性幼儿戏剧表演,是一种非正式的即兴戏剧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或是幼儿自发性的戏剧扮演活动。这类活动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它不是以演给别从看为目的,而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创造性儿童戏剧的本质,与幼儿自发的扮演游戏类似,是一种即兴自发的班级戏剧活动,它的发展重点在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下,孩子们透过肢体语言、哑剧或即席的对话等戏剧形式,由一位领导者带领参与者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像、反省、观察及体验人类的生活内容与生存空间,进而了解自己是自由的创作个体、问题的解决者、经验的统合者及团体的参与者。在这类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性的合作伙伴,孩子则是导演、是主角,双方共同构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幼儿园开展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是指以幼儿为对象、适应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表演活动,包括欣赏、游戏、创作、表演等。
(二)理论依据:
哲学观
1.后现代注意哲学的合理性
吸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合理性,表现在:反本质主义,反权威注意;反形而上学,反传统的封闭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站在对现代性弊端合理性批判的立场所阐述的观点对儿童教育是有价值的,对幼儿园戏剧活动有效实施的研究也是有启发的,会使我们清醒的意识到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不能片面的追求戏剧只是和技能的传授,不能陷于现代化对教育效率的追求,应该用一种宽松的、等待的、开放的、不确定的、多元的教育氛围,取代严格的、高效的、封闭的、预定的、单一的现代性教育,从而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愿望,促进儿童多元的、开放的、人性化的发展。
2.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精髓。
董仲舒说:“以类合之,天人以也。”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出发我们对儿童、儿童的戏剧、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深思。儿童不是“小大人”或者是“小祖宗”,他们是具有自己独立价值的生命体;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戏剧知识和技能,他们把戏剧看做自己的生命的活动,他们把戏剧当做自己和自然、社会的对话和交流,他们喜欢用戏剧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不是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要改造的对象,他们需要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作为对话、交流与表达的方式,他们是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的主人,他们和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或“关系中的自我”的人我和谐关系。
教育观
1.杜威的“儿童中心”和“做中学”教育观
几乎所有的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家都把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戏剧教育是实现“儿童中心论”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做中学的最好体现。用美国戏剧教育家盖文.波顿的话来说,为什么戏剧收到进步主义者的欢迎,那是因为戏剧能实现进步主义的教育理想。“以儿童为中心”在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中体现为“每一个人都是自我表达的个体”。儿童和教师作为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的主体,实现自己对戏剧创作的贡献,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都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外化,不受他人的干扰和限制。“自我表达”的应该是儿童教育的一种重要内涵。至于“做中学”的观点正是建立在杜威“教育即改造”的经验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有助于经验改造的教育活动很多,戏剧也是其中一种手段。正如台湾戏剧教育学着郑黛琼说:“戏剧在教育环境中的运用,正因其透过戏剧的角色攀岩模仿生活环境、人的感情,激起的创意,得以产生经验的特质。”
儿童中心与戏剧的自我表达、戏剧活动与经验改造之间的练习为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它能使幼儿成为自己戏剧的创造者,使他们有自己的装扮、自己的舞台、自己的音乐音响和自己的剧本。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和社会文化历史观。
对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大家都很熟悉。他把儿童发展的水平确定为两种水平,第一水平是“儿童的现实水平”,指的是已经完成的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在成人帮助下所能实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有效实施特别关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戏剧天性,儿童戏剧的发生表明儿童天生具有一定的戏剧能力,但是这些戏剧能力有待于教育的激发、开挖和发展。
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林进一步强调“创造性儿童戏剧”是通过儿童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进行表达的,即关注儿童在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它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麦凯瑟林认为其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台湾儿童戏剧发展比较蓬勃,他们认为戏剧亲切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是极容易让儿童接受。戏剧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儿童情绪的疏通与自我的展现,儿童可以舒展平常积存已久的內外在压力,并可以在活动中实现平常所被禁止的童趣行为或天马行空的梦想,进而由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逐渐肯定自我。儿童戏剧表演活动本身具有群体性,儿童必须学着与人协调、相互尊重,并且适时的表达自己,具备合作精神,才能使活动圆滿完成,有助于群体生活与默契的培养。它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对儿童的认知、社会适应性和情感等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其特有的教育作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能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依托各类丰富的戏剧文化,深入开展戏剧活动,探索戏剧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评价,构建与幼儿园其他课程及内容和幼儿一日活动紧密结合的幼儿戏剧活动操作框架,初步建立幼儿化、系列化、层次化的园本特色。
2. 以著名的戏剧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为来源,围绕幼儿生活、行为、学习等习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生成戏剧表演活动,创编相应的适合幼儿的儿歌、歌曲等表演方式。
3.通过课题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反思框架,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能实施课程又能研发有效实施过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根据本园实践和幼儿认知基础研究建构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我们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及游戏中幼儿发展目标制定游戏目标,并形成体系。游戏内容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依据,从生活、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领域选取游戏内容。小班重生活、文学表演,中大班重创作表演,从而构建起小班至大班领域的戏剧表演游戏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整理《幼儿园戏剧表演课程》。
2.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活动组织与指导的研究。
要真正实现戏剧表演活动的教育功能,体现其教育价值,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必要且重要的。表演活动设计包括对表演内容的设计,表演道具的设计,表扬场景等。我园结合园本课程,研究探索幼儿戏剧表演游戏设计,从“表达、创作、表演”三个层面初步构建适合幼儿园戏剧表演游戏活动的设计。
及时、适当、高效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增加游戏情节,扩充表演主题,促进角色交往,提高组织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多元且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必须以尊重和发挥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为前提,在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虑和计划“教师的指导”,围绕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来丰富幼儿的经验。
3.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观察评价的研究。
首先,老师要明确各年龄段游戏目标,针对目标进行有目的的评价。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真正实现开展戏剧表演的目的。
其次,教师对观察记录进行系统分析,及时调整戏剧表演活动的指导与评价方法,不断优化戏剧表演活动模式,并把研究成果总结成经验,汇编成册。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建立研究网络。由武进区双名工作室成员领衔,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理论、文献研究。选择园内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参与课题研究,在本年龄段班级幼儿中开展研究与实验。以此形成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实验相结合的研究网络。
 2.加强过程研究。以课题核心组为主体,研究制定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组织与设计研究的总体方案,并在每学期制定好研究计划,各研究小组与研究人员能紧紧围绕计划进行研究与实施,边实践边反思、总结、修正。每学期末,通过课题总结会对一学期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提炼,使研究更扎实。
3.加强教师培训。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题研究进程和成果,因此,我园将依托园本教研工作,把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学习纳入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范畴之中。通过参与式培训、儿童戏剧表演活动现场观摩、反思论文撰写等给予老师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与舞台,让老师们的儿童戏剧表演理念与组织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4.及时总结推介。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与经验,包括戏剧表演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的经验,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改革、教研方式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双名工作室成果汇报等途径,积极宣传推介,以促进全园教师对儿童戏剧表演的重视及指导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规划与设计课题方案。专家论证,邀请专家就本课题的开展、实施给予论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
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儿童戏剧表演活动的理论知识,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和方法等。
第三阶段:行动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7月)
根据不同年龄段,建立课题班级进行点上探索,每年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并逐步在面上展开,边实施边研究,积累有关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评议(2017年8月——2017年12月)
分析过程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完善的文本材料,申请有关部门来园进行专业鉴定,并在本区推广。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有关幼儿园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即在实践中尝试,拟从实验班开始研究,根据实施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成员诊断现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3.案例研究:对儿童戏剧表演中幼儿的活动情况及发展情况、教师对幼儿表演活动的观察、指导、评价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进行。
4.观察法:教师对幼儿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获得幼儿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既能作为调整表演活动的依据,又能了解儿童戏剧表演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5.经验总结:在研究过程中边反思、边总结经验,不断调整研究策略;研究结束时,总结研究经验,整理文本,推广经验。   
五、研究保障:
1.经费保障。根据我园教科研条例规定,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使该课题高质量地开展。
2.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将围绕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开展的时间、开展要求、师资培训、教师奖励、评价方式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制度,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3.专业指导与行政支持。依托武进区庄新宇游戏工作室,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邀请专家、团队及时给予专业理论与实践指导,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预期研究成果:
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研究报告、《各年龄段戏剧目录集》、《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案例集》、《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论文集》、《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游戏各年龄段典型活动剧本》、典型活动光盘。
七、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组长:    全面负责。
副组长:   协助组长负责协调、管理。
子课题组负责人:  分别关注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表演游戏研究
组员:
                                                    
 2014年12月


上一篇:幼儿园开展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的实践研究阶段性课题总结
下一篇: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花园园戏剧表演计划(2015.9)
 
 
邮箱:wjmhyey@wjedu.net   电话:0519-86530875   地址: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鸣凰鸣新中路252号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备案号: 苏ICP备17054889号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