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帐号:
密码:
 
文件资料
文献资料
过程资料
成果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网站 >> 归档栏目 >> 教育科研 >> 科学游戏 >> 成果资料 >>交流,让科学探索活动“活”起来
 
交流,让科学探索活动“活”起来
发布日期:2017-12-15 15:57:36    点击次数:   作者:陈颖洁  来源: 本站原创

  兰本达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提出: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同伴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究。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目标里也明确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确,现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幼儿的交流与表达,不仅是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充分地运用好交流的环节,那就回使整个科学活动高潮迭起、增光添彩。但如果只是一些流于形式的交流,没有实质的内容,那就只会让交流像过眼云烟一样,不会留下一点痕迹。这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一直摸索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的交流,让科学活动的交流能充分地发挥出它的意义。  

一、交流中体现价值。

如今,信息化、开放的社会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不论是周围日新月异的大环境还是各自生活的小环境,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而孩子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以他们特有的敏感的眼睛和心灵收集着这些信息,享受其中的乐趣。于是,当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就会从他们的嘴里源源不断地流露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师作为这样一个倾听者,只要仔细辨别,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来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幼儿感兴趣的且熟悉的活动内容。例如:在“神舟七号”飞上太空的那段时间,孩子们经常谈论着飞机、飞船、火箭等一些飞行器,特别是对把飞船送上天的“火箭”特别感兴趣。有的说:火箭上面是尖尖的;有的说火箭下面有一个助推器,有火才能飞上天;有的说:火箭本领很大的,能送卫星、飞船、宇航员上太空。孩子们还萌发了制作“神舟七号”的愿望。孩子们知道火箭上头是尖尖的,他们就用雪碧瓶、可乐瓶、酸奶瓶等从大到小一个一个叠加上去。有的孩子为了让火箭更逼真,还跟爸爸妈妈一起合作用硬板纸做成了圆锥形套在雪碧瓶上。可是,自己制作的火箭能不能飞上天呢?看到孩子们产生了疑惑,我就从网上搜了一些资料,并设计了“火箭上天”的科学探究活动,给孩子们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知道了瓶子里的空气也能自制的火箭送上天的原理。可见,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做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并努力挖掘孩子的兴趣点来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活动,而孩子的这些兴趣点往往就在孩子之间的交流中产生了,当老师捕捉到了幼儿交流中的这些“兴趣点”时,也就意味着找到了一条开展科学活动的线索和依据。

二、交流中培养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没有良好的倾听、交流的习惯,而且在兴奋地探索、操作过后要他们马上安静下来交流、倾听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时候教师提问后个别孩子在回答时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只是听到其他孩子在自言自语或者插嘴的声音,导致交流活动失去原有的意义。所以,教师不管在科学活动中还是在平时的任何活动中都要培养良好的倾听、交流的习惯,让交流取得满意的效果。

   1、至关重要的教师引导语。

有的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引导的话往往能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有的孩子因为胆怯,讲话的时候声音很小,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你真棒,让大家都听到你好听的声音好吗?”“你刚才的玩法很好,把你的玩法告诉大家,让大家向你学习”。当一个孩子在讲述探索过程时,而其他的孩子还沉浸于刚刚的探索操作时,教师就可以说:“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做的,你和他做的一样吗?”“听听他的想法你会学到更多”。对于一些经常插嘴的孩子我通常是这样说的:“你也想说吗?但要等他说完后你再来补充”。 

2、建立一定的倾听、交流的常规。

教师要提醒幼儿表达时声音要响亮,让大家都听得见、听得清,尽可能把自己的探究结果表达清楚,并且运用收集的信息和数据作有说服力的解释,让大家信服。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别人讲得是否合理,如有疑问或补充,待别人发言完毕后,再发言。允许对探究过程和成果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表示怀疑,能认真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三、交流中规范语言表达。

幼儿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欠缺,往往是“会做不会说”,经常是探索很到位,却常常表达不出自己是怎么做的,对事物现象的描述缺乏逻辑性、合理性和完整性。所以教师要指导孩子准确、规范地交流、表达,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提炼幼儿的语言表述。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表达不清话语中的真实意图,并用精炼的语言帮助幼儿表达。如“火箭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把火箭送上天后开始交流“你用什么方法把火箭送上天的?”孩子就往往不能把话讲完整。一个孩子说:“拍”,就停在那里不说了,于是我就问:“用什么拍,拍在哪里?”他说:“用手拍可乐瓶。”我又问:“然后呢?”他说:“火箭就上天了。”最后我就鼓励他:“把刚才的话完整地说一遍就更好了。”于是,他就连贯的表述,同时我给于适当的引导、提醒。教师此时的参与切合幼儿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2、规范幼儿的语言表达。

在科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讲求的不是花哨,而是科学严谨、准确规范、简练。而幼儿在探索科学活动时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这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纠正幼儿不规范、缺乏科学性的语言,并把幼儿的描述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慢慢地幼儿就会注意自己在活动中语言的规范性。在“吹泡泡”的活动中,有一个环节需要幼儿制作泡泡。我问:“你的泡泡制作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一个孩子说:“我拿筷子搅拌一下就做好了。”像这样的交流,没有说出操作的要领而且缺乏操作性。于是,我就启发他演示操作过程,并给于总结:“原来,你是用洗洁净加水搅拌出来的。”我又问:“你的泡泡吹得出来吗?”他说:“有的时候吹得出来,有的时候吹不出来,最后知道原来是我的水放多了。”“真棒!把你刚才的发现完整的讲一遍。”这一次的交流明显比上次更具科学性。

四、交流中体现形式的多样。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同时,也积极地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交流对象。其中,同伴是他们最喜欢的交流对象,因为他们之间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而且,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基于各自不同的兴趣点,会无意识地形成不同的交流圈。如:在神奇的电的主题活动中,活动室里布置了多个有关的活动区域,投放了不同的操作材料,有电动玩具区、家用电器区,等等。方圆、天天、丁丁等男孩子就对遥控玩具非常着迷,一有机会就凑在一起边摆弄边讨论。玩具不听使唤了他们就在一起商量,是电池装反了吗?”“不!可能是电池没电了!”“要不,是遥控器摔坏了吧!而当玩得兴起时,又听到他们夸夸其谈的声音,我将来设计一辆遥控车,会走楼梯!”“这有什么稀奇,我还要造一辆会飞的车呢!幼儿这种几个人在一起玩的局面,使他们常常会很自然地产生争论和交流。这时,老师不妨注意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为集体交流做准备。其次,老师也是幼儿最重要的交流对象。老师既要倾听、关注孩子们的问题和疑惑,又要鼓励孩子继续去尝试和探索,不断有新的发现。当然,家长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交流对象。当孩子把自己探索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告诉家长时,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应答,让孩子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充分挖掘孩子探索的潜力。
  交流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一般采用的集体交流外,分阶段、分对象的自由式交流也很适用。如:老师以同伴、朋友的身份参与活动,注意孩子的自言自语,并随时根据幼儿的情况,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介入孩子的活动,推动他们的探索行为。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各个幼儿获得新发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硬要在同一时间组织幼儿交流,不免会使部分幼儿在没有“发现”的时候,勉强地为交流而交流,以致影响了他们的探究。如:幼儿在探索灯是怎么亮起来的活动中,灯亮的过程有快有慢,我就和已经停止探索的幼儿先交流、讨论,同时也时时留意其他的孩子。我看见西西一直在摆弄一个造型特殊的节能灯管,眼睛也使劲眯成一条缝,凑在灯管上试图看个究竟。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我特意延长时间,直到他玩够了,我问:你刚才花了那么长时间,又发现了什么秘密,能告诉大家吗?原来,他想知道节能灯和普通灯的灯,到底有什么区别。真正的交流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充分探究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交流的异化了。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幼儿的交流并不局限于语言,绘画、手势都可以作为幼儿交流的媒介。

五、交流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每次科学活动之后的交流,既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的过程,更是幼儿间相互启迪,分享经验和体验成功的过程。如在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的活动中,本次活动是对“溶解”概念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试、观察、记录、分类后逐渐形成了“溶解”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只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   正内化成一种概念,这就需要在“交流”环节中完成,在孩子们描述了很多溶解的现象后,  个孩子对“溶解”的不同层次的感受整合成知识经验,告诉孩子,这就是生活中的“溶解”。再如:在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以各种途径获取有关的信息,布置了一个的展览会。在交流中,王诗雨展示的是自己和妈妈亲手拍摄的照片,江静展示的是在爸爸帮助下从网上下载的图片,还有的幼儿是从报纸上剪下的图片或收集来的明信片。精彩的展览,不仅丰富了幼儿有关的各种知识,更让幼儿了解到获取信息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和途径。

六、交流中体验成就感。

科学活动中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习评价。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孩子对同伴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价,学习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比较公正地评价他人,并从评价中产生自醒和超越的愿望,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使孩子知道:我们的科学活动看重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你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你从中学到了那些,这些对你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是进一步探究科学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有创造性的回答要大力赞扬和鼓励。评价语言要简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感染力。如“你讲的很有道理”、“你观察得很细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等。对于经常出现的盲目跟从、鹦鹉学舌的交流回答在获得肯定评价的同时更要激励他:“如果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就更好了!”或者“下次我想听到你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些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体验到了成就感,也激发起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交流的欲望。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交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以及交流活动所产生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好好把握,以充分实现其价值。可以说他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上一篇:灵动种植园 学习小天地
下一篇:引领幼儿在游戏中亲历科学探究
 
 
邮箱:wjmhyey@wjedu.net   电话:0519-86530875   地址: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鸣凰鸣新中路252号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备案号: 苏ICP备17054889号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