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陶艺课程基地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陶艺课程基地 > 研究论文

教师论文:泥乐 泥探 泥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周晶  发布时间:2013-01-11  浏览次数:

 

摘要:幼儿首先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如观察、谈话、交往、参与活动体验生活,丰富各种知识经验,又在陶艺的实践操作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这种陶艺活动不是封闭的,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天性能得到自然的体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自然的发挥。
关键词:玩泥 多元化 闪光点
泥巴,是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既孕育了人类的劳作,又孕育了人类的游戏和艺术。泥土同孩子们有着不解之缘,玩泥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能够在玩泥中得到快乐。对孩子们来说,陶艺就是玩泥巴。而陶艺,一个听起来很富趣味的艺术创作活动,就跟它本身所蕴含的古朴、寻味、神秘等特点一般,令未亲自感受其泥性的人们所向往。它以其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打动孩子们的心灵,接近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孩子们获得快乐和满足,这对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激趣,玩泥。
“来,我们玩泥吧!”“玩”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学生在“玩”中体味泥性、体味一定的空间感觉。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在这“玩”中能有所获:搓泥条,垒成小建筑;捏泥块,做成坚实的墙体;搓泥团,变成自己的开心屋……教师亲切的用语陪伴在学生的耳畔,使学生在感知泥性的同时增添了动手操作时的思维:“小手搓一搓,小泥条变出来了!你会怎样来搓泥?放在桌子上搓?还是放在两手的掌心里?怎样搓得又长又均匀?有好的方法介绍给同学吧!”、“小手捏捏、搓搓,小泥团也变出来了!把你搓好的泥团堆砌起来,可以变什么?”、 “小泥块是怎样做出来的?动脑筋想一想。不借助任何工具你能做出来吗?”期间,教师既采用激趣的方法,使学生一下子兴趣倍增,让孩子的稚作有了对泥的初步认识及兴趣,也为后阶段的陶艺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多元化,发展。
1.开启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例如《卡通动漫城》这一课,我告诉孩子们:任何一件作品并无固定的模式,要创作更具特色、更美好的作品,必须有更深层次的思维与想象。如:想象某一细节的创意;想象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连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创新的陶艺作品等。于是,孩子们在创作时,大胆的想象,甚至运用夸张、变形、创意的手法进行美化。
在整个陶艺教学活动中,活动导入是陶艺活动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热情,吸引幼儿,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导入活动的形式很多,有谈话导入、游戏导入、观察导入、谜语导入、表演导入等,要根据题材的特点和幼儿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激起幼儿浓厚的兴趣,打开幼儿智慧的窗口,唤起幼儿的灵感。如我们在指导幼儿做“脸谱”时,通过歌曲导入,然后观看各种京剧脸谱,启发幼儿京剧脸谱的基本特征,再导入课题。
教师的启发提问是引导幼儿陶艺创作的关键,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提问的类型很多,有判断性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有描述性提问,如怎么样、有些什么、说了什么;有究因性提问,如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假设性提问,如如果怎么就会怎么样等等。在引导幼儿陶艺创作时,要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多提一些描述性、假设性的问题,如创作“未来的世界的车子”,可以问:你认为未来世界的车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与现在的各种车子有什么不同?假如要你设计100年后的汽车,你会怎么设计?它是什么样子的?提问时,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幼儿寻求多个答案,还要在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答案,注意幼儿思维流畅性的同时,注意幼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创造性。教师不要求幼儿追求表达事物的真实,而要特别关注幼儿个性的自由发挥,能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并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意。
2.结合生活经验,抓住幼儿“闪光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而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如:当有一名幼儿在制作时,看到他在车轮上捏了像手臂一样的东西,于是我联想到动画片中的汽车画面,动画片中的汽车可以变出两只手来,我就走到这位孩子的身边,对他进行指导,可以给汽车做出两只“手”,更具创意了。在我的指导下,他马上把他的作品进行创意改变,这辆汽车就与众不同了。在陶艺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得巡回指导,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找到孩子制作的创意之处,并把他的亮点放大,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3.提高幼儿艺术欣赏力和审美意识。
陶艺作为一种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制作过程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艺术欣赏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首先,在创作前,幼儿寻找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感知、欣赏,一次一个偶然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汽车非常兴趣,于是联想到可以开展一个关于陶艺汽车创意的一系列的活动,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关于概念车的相关图片,通过搜索,我把汽车分成以下几大类:动物变形汽车、常规生活事物变形、自由想象变形。在活动中我从简单的动物类着手,由于孩子们欣赏类似的图片,由于孩子们对各种动物特征比较了解,所以在欣赏的时候比较兴奋,而且做动物类汽车掌握较好;在常规生活事物变形时,幼儿要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东西或是老师提醒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想象,进一步增加了幼儿的经验意识。其次,陶艺是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去触摸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不同事物,幼儿经过直接触摸,平滑与粗糙,坚硬与柔软,凹进与凸出等都能引发幼儿的遐想空间;最后,陶艺让幼儿用双手和幼小心灵去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是陶艺的审美功能,正是实施幼儿美育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三、成功,肯定。
谁不渴望获得成功,谁不希望自己被欣赏、被肯定、被赞美?成功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同时成功也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使学生把兴趣变成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幼儿陶艺作品中成功的东西予以积极肯定,如说:做得好、想的真有趣、有进步、真会动脑筋,给孩子以自信,让幼儿创作更具特色,使每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评价中也可以提出幼儿的不足,如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还可以怎么表现就完美了等等。评价中要注意提出教师不同的看法和希望以促进幼儿不断追求新的发展,取得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
幼儿园陶艺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为主导的,幼儿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自主创作、构思作品的实践活动。幼儿首先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如观察、谈话、交往、参与活动体验生活,丰富各种知识经验,又在陶艺的实践操作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这种陶艺活动不是封闭的,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天性能得到自然的体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自然的发挥。随着现代化社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素质教育下产生的"社会产品"应该是使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 陶艺简介》文化中国·中国青年网等。
(本文获蓝天杯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