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陶艺课程基地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陶艺课程基地 > 研究论文

教师论文:多元点燃创新火把——陶艺活动中对幼儿制作的支持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周晶  发布时间:2013-01-11  浏览次数:

 

摘要:在幼儿园开展陶艺活动中,体验与创造就好比根和苗的关系,厚积而薄发,苗的茁壮成长来源于根的粗壮结实。所以,有陶艺教育家说:体验让孩子发挥个性、发挥创造力、想像力,使他的生活经验能夠透过陶泥达到情感的宣洩,在创造过程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悅。
关键词:陶艺、创造力、全面评价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对陶艺活动有种天然的嗜好。陶艺教育的模式要改变过去幼儿围着教师指挥的习惯,不能用灌输的、机械的、依葫芦画瓢的方法进行呆板的技能训练。丰富的创造力是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幼儿对陶艺活动浓厚的、经久不衰的创造力往往需要教师的培养,这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创设丰富温馨的环境,激发创造力。
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因此,在幼儿的陶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有艺术氛围的探索、创作环境,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陶艺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点燃幼儿的创意火花,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1.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
陶艺创作依赖于一定的氛围,缺乏艺术氛围人就难有灵感,因此,为幼儿布置一个富有浓郁艺术氛围陶吧、活动区很有必要。在这个区域里,给幼儿提供各种优秀的陶艺作品,使幼儿一进入陶吧(或活动区),艺术之气扑鼻而来,幼儿不知不觉受到艺术的陶冶。
2.解放幼儿的眼睛、嘴、手和思维。
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如果幼儿缺乏陶艺创作愿望或创作灵感,那么陶艺活动的教育功能会受到严重削弱,所以教师要解放幼儿的眼睛、嘴、手和思维。
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如天上的飞机、路上的汽车、花鸟树虫、大自然的变化等。这是幼儿陶艺活动时的创作之源、想像之源、也是幼儿陶艺创作的兴趣之源。
先生指出,小孩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他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也可通过谈话来激发幼儿表现这些事物、表达自己不同想法的愿望和动机。  
教师还可以抓住幼儿平时的奇想,引发幼儿去创作,如关于未来汽车、房子的等。当他们乱揉乱捏而兴致勃勃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这样,幼儿陶艺创作兴趣和创作的欲望才能得到有效激发。
二、创新陶艺形式,迎合创造力。
陶艺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要让幼儿对所创作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激活幼儿内心产生的创作欲望,以此激发幼儿对陶艺创作的兴趣。
1.挖掘生活素材,尊重幼儿的创造力。
我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技能基础、经验、兴趣和需要,在选择创作内容时关注层次性、趣味性。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研究,我园确定了不同年龄段的陶艺教学内容。
小班幼儿以拓印、搓圆、压扁、搓泥条技法为主。小班幼儿的陶艺活动内容有《泥浆手印画》、《毛毛虫聚会》、《饼干妙妙屋》、《树叶拓印》、《宝贝厨房》、《花儿朵朵》、《太阳公公》、《小兔采蘑菇》、《下雪啦》等活动。
中班幼儿的手部肌肉、生活经验等较小班幼儿有所提高,中班幼儿的创作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中班的陶艺活动内容有:《爸爸的烟灰缸》、《美丽花瓶》、《热带鱼》、《神奇的海底世界》、《鞋子DIY》、《有趣的脸》、《卷筒动物》、《我喜欢的运动员》、《小刺猬摘果子》、《小树林》等。
大班幼儿的创作经验愈加充足,思维更活跃了,想象更丰富了,随之陶艺创作的内容更宽泛了。所以大班幼儿的陶艺活动内容有:《亲亲热热一家人》、《会走路的杯子》、《汽车总动员》、《美丽的小区》、《未来的房子》、《小鱼游啊游》、《黑猫警长》等等。
这些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又不缺乏想象。幼儿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着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2.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
在陶艺活动中,教学手法也可以多样化。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提高了大胆创作的能力。
(1)示范法。
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它是以从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在陶艺教学中,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动力,使幼儿进入视觉思维活动的状态,对示范进行选择和再组合的双向作用。
a、局部示范:所谓局部示范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或物象的一个局部,教师将示范出来,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可以使幼儿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如:在中班《美丽的蝴蝶》活动中,需要幼儿用泥条来盘出蝴蝶的两对翅膀,并将两对翅膀与蝴蝶身体连接在一起。中班幼儿已经学会搓泥条,盘出蝴蝶的翅膀和连接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此,教师就用局部示范法引导幼儿学习盘翅膀和连接的技能。
b、欣赏示范法:教师提供范例,数量在3件以上,角度多样化。教师启发幼儿观察,使幼儿在视觉上获得一定的信息感受,扩大视野,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如在《美丽的陶罐》、《爸爸的烟灰缸》等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造型独特的、有代表性陶罐、烟灰缸的实物、图片,让幼儿在欣赏中自主学习创作方法。
c、幼儿自我示范法:通过幼儿的眼光去观察同伴的作品,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去解释作品,就能找到他们之间自己的共鸣和心灵上独特的吻合。可见向幼儿展示同伴的作品,对幼儿作品的提高有着我们估量不到的作用。每个幼儿的陶艺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学习借鉴的成份,介绍那些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像和创造。如:《奇妙的海底世界》、《汽车总动员》、《未来的房子》、《侏罗纪公园》等活动都可用此示范法。
d、师生共同示范: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幼儿合作示范,使双方的创作都得到了互补与发展,这样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发现法。
发现法改变了传统的以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是教给幼儿现成的艺术技能技巧,而是创设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幼儿的独立自主活动。此法适应各年龄段的幼儿。如小班的《饼干妙妙屋》和《宝贝厨房》、中班的《爸爸的烟灰缸》和《美丽的陶罐》、大班的《小鱼游啊游》和《侏罗纪公园》等活动都需要用到本教法。
(3)情境法。
创作对象选择充满情感特色的环境,情境,使幼儿情绪洋溢地感受物体验周围世界,激发审美、想象,教师可根据教育目标,让幼儿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也可利用本园场地布置一些特殊的情境,还可通过艺术性语言,神话故事的描述,把幼儿特点的情境中。如在《快乐六一》、《摩尔庄园》、《米奇妙妙屋》、《侏罗纪公园》等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一定情景引发幼儿创作兴趣。
(4)感知法。
在创作前幼儿对物体的质感,性质和形态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造型活动。因此,教师要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触摸要表现的物体,从而了解物体的性质。
(5)模特法。
人物的动态复杂多样,幼儿创作不同动态的人物和动物,在教学上和难点,如何让幼儿能够更形象地表达出来呢,我们采用了活动小人和真人的表演等方法。
三、互渗各领域,提升创造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康定斯基提出艺术蕴含在游戏中,主张各门艺术的结合。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我们提倡幼儿艺术活动的多元化、整合化,拓展艺术表现的视野,我们提倡艺术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在游戏般的艺术情境中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创造。
在陶艺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融合语言、音乐、律动、游戏于创作活动。如:在《我喜欢的运动员》、《小鱼游啊游》、《快乐地‘六一’》等活动中,教师可编一些故事、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或配上适宜的音乐,让幼儿的思维蹦出创意的火花。
四、借助多样化辅助材料、工具,支持创造力。
在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提供幼儿多样化的辅助材料和创作工具,这对幼儿而言会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陶艺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平时师幼可共同收集棉鉴,牙鉴,纸,树叶,麻布,笔套,牙刷等日常材料作为幼儿的创作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创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更能表现出作品的创意。
五、运用全面评价,巩固创造力。
1.评价的内容。
全面评价首先要求要对个体的艺术能力作出全面的关注。“一般说来,他必须参照一个成熟艺术家所应该具有的各种不同素质或能力,对学生进行评”。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知识掌握、创意能力、对艺术的态度、思想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直觉水平、想象力、观察力、理解力等都需要得到重视和评价。我们相信幼儿创造力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强,有的善于理解和欣赏,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善于组织,有的对艺术家和艺术史感兴趣,有的还可能对艺术市场有兴趣……同样善于动手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善于平面绘画,有的热衷于立体造型。同时在平面类艺术上表现优秀的幼儿,有的精于绘画技巧,有的善于创意和构思,可能有的对软件操作有兴趣浓厚。知识和技能需要评价,态度和方法也需要评价。
2.评价的标准。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在美术教学中,通常不能用简单的‘错’与‘对’来评价幼儿的艺术行为,“真正的儿童陶艺是儿童智慧成长的结晶。……儿童陶艺只有好坏之别,并无对错可言。”全面的评价还必须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和多级性。陶艺学习的不是好坏对错的,而是具体多样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普遍化的,而是个性化的;不但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更有益于新的开始;不是教师个人感觉评价,而是多渠道评价信息的反馈;不单是对结果的评价,更是对过程的监控。要求评价方法必须多元化。由于一些家长和老师对幼儿艺术的无知才致使他们对其妄加评论,用自己的看法来指责幼儿捏得“不对”、“不像”。这样的评价在当前的幼儿陶艺教育中还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样的评价是“说着无心,听着有意”,深深打击了幼儿的自信心的自尊心,使得他们对绘画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勇气和兴趣。严重的情况可能会使一个幼儿终生不做陶艺。
3.评价的方式。
对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考察目的就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总体说,就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随机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结合。
传统的量化评价方法单一而有失公允和客观,不能够真实而全面地考察一个幼儿在艺术方面的整体发展状况,所以质性的、随机性的非传统评价方法越来越受重视。质性评价通常由教师把握,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的艺术学习生活中,通过与幼儿平等对话、交流和细致、冷静的观察、体验和最终的分析总结达到对学生的真正客观的评价。随机性评价融汇于陶艺教学过程中,用于及时发现、掌握、处理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而不强调对分数的记录。这两种评价方法可谓“随机不随意,质性不感性”。“不会有模仿的知识、技能,或者是这一学科中专业人士的方法。……但它却能让幼儿以一种既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知识。”非传统评价可以包括游戏、猜谜、作业单和核对清单、自评、互评、艺术作品集等这样的一些措施。非传统评价方法注重了对每个个体的纵向比较,而不是侧重于通过分数与别人进行比较。它更关注每个幼儿自己的发展过程,这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正如“教育的目的是不用教育”,评价的目的也是要幼儿学会自我评价。
4.鼓励性评价态度。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美国哲学家)
心理学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更喜欢表扬,而且还不太能辨别表扬的客观与否。表扬比批评对女生更有效,批评比表扬对男生更有效。对优秀的幼儿,批评比表扬更奏效,对学习难度大的幼儿,表扬会更奏效。从性格角度讲,内向的幼儿表扬的效果要好于批评,而对于外向的幼儿批评似乎更有效。
鼓励不是一味的加油、说好。最科学的鼓励,是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的综合运用,表扬中提出不足,否定中加以赞许,还要注意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让幼儿始终明白教师的期待。鼓励性评价还要注意评价的有效性。评价一定要具体才能做到有效。单纯的说“好好好”人人皆可为之,但并不能带给幼儿更高的兴趣和更大的帮助。给出具体的原因非常重要。“鼓励的有理”正如“批评的有据”一样,这才能让受鼓励者感到信服和鼓舞,才能对下一步学习发挥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   
3.袁爱玲著的《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2003年9月 《幼儿教育》——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
(本论文获蓝天杯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