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生态课程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生态课程研究 > 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 文件资料

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唐春燕  发布时间:2018-12-13  浏览次数:

 

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艺术园  
本课题于20186月设计立项,并着手建立研究组织、学习理论文献等研究准备工作。20189月被批准为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备案课题
一、课题概要
(一)概念及界定
1.幼儿园节日课程:指的是教育者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让幼儿走进社会,初步了解有关节日的风土人情、建立互相关爱、尊重规则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以节日活动促进孩子认知、情感、行为互为发展的课程。
2.幼儿社会性发展:指的是幼儿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社会群体、集体和个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形成社会关系。
(二)背景与价值
节日活动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资源,既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又是重要的社会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良文化传统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日的形式多样,节日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际接轨的差距日渐缩小,节日的内容也逐渐广泛,许多世界性节日也日益增多,如:“圣诞节”、“环保日”等,因此,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除了让孩子不忘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还应该关注这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现代文化节日,充分挖掘现代节日的教育价值。
随着幼儿园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节日课程近几年也在各幼儿园轰轰烈烈地实施着。节日活动能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从而陶冶情操,培养互相关心、热爱自然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和谐发展。我园也经常开展节日活动,但存在 “节日到,真热闹;节日过,不知然”的现象,热闹的是层出不穷的形式,幼儿在这过程中到底获得什么发展?我们应刻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呢?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们试图通过此项研究,探索节日课程中幼儿的发展目标、活动内容、指导策略及评价方法,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三)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①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在节日课程中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引导幼儿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社会内容、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②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节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逐步构建园本化的节日课程。
③通过实践与研究,教师积极参与节日课程的建构,实现教师、幼儿与课程的同发展共成长。
2.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①节日课程课程资源的研究,收集节日资源,并进行分类、筛选、价值分析,选择适合我园的节日活动,加强幼儿与家长、教师、社区的互动,在潜栘默化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②节日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研究,依据《指南》中幼儿发展目标制定目标和内容,从幼儿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围绕社会性发展构建各年龄段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各年龄段做到整体设计,相互衔接。
③节日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虑和计划“教师的指导”。教师重视观察与分析,及时调整指导与评价方法,逐步开发《幼儿园节日课程》
④节日课程中家园、社区有效互动的研究,以节日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调动家长与社区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总结提炼三者在节日活动中的有效行为。
3. 研究难点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体现以幼儿为中心来科学开发、实施节日课程。
②学术援助少,相关理论匮乏,缺乏专业研究方法的指导和科学的分析策略
(四)借鉴与创新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在目前幼儿园的活动中,几乎每一种课程都会涉及到“节日”这一主题,如国内的课程常常会围绕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等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国外的课程也有很多是围绕圣诞节、感恩节、狂欢节等节日展开的。陈鹤琴先生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中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的著名观点。他认为,学前儿童应以现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像节日、庆祝会活动等,切合儿童生活实际,是学前儿童经常接触的社会环境,这些应成为学前儿童课程的重要内容。陈老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活教育观都一直引发我们对课程构思的思考。
国外:布鲁纳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该课题研究是将幼儿的学习活动置于有意义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幼儿在不同节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发展水平,寻找适时的教育契机,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加德纳教授认为:“如果我们以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孩子,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有天赋,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式”。而我们在节日课程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正是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创设符合儿童个性的多元的节日活动,通过让幼儿充分活动和自主学习,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性格品质,获得多元的发展成长
综上所述,节日作为幼儿园潜在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节日活动作为一种课程载体,从实际生活与经验出发,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理念已经得到基本认同。因此通过开展幼儿园节日课程的本地化、校本化实践,以幼儿自主参与、快乐体验、多元发展为主线,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创新节日主题活动实施形式,开展区角、亲子、社会实践等活动,将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园本课程
2.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②以主题活动方式展开课程,依据幼儿特点、不同领域,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适宜的活动方式,凸显体验性、自主性和社会性表现。通过研究,归纳、提炼出较为科学、完整、系统的节日课程组织与指导策略。
(五)思路与方法
1.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将依托庄新宇特级教师引领鸣幼骨干教师一起进行合作研究。每学期召开相关的课题会议和专题研讨、展示活动,围绕课题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同时,与学校主课题的研讨工作相结合,共用信息平台、共享活动资源,研究成果通过各级培训、研讨、观摩等进行交流和推广。
基于本课题,我们也想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在鸣幼扎实有效开展研究的实践基础上,力求在理论层面有所提升与创新,提升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
在研究的方法论层面,我们将主要体现如下思路:一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二是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三是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
坚持以问题寻找为出发点,形成课题研究的指向性,通过实践研究,与原来的设想进行比照,再回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以幼儿园《纲要》和《指南》为依据,通过环境创设、区域游戏、一日活动、社区家园互动等途径,把节日课程作为一个衔接点和拓展点,力求研究的视角和深度由面到点,由泛化到深入,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学习、解读《指南》中社会领域具体目标及幼儿园节日课程的研究成果。
行动研究法:即在实践中尝试,根据实施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成员诊断现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观察分析法: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获得幼儿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了解节日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边反思边总结,通过记录、收集、分析、评价节日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生成经验和成果。
3.过程与计划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6月——2018年8月)
规划与设计课题方案,邀请专家就本课题的开展、实施给予论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
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学习节日文化及社会性发展的知识,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和方法等。
第三阶段:行动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根据不同年龄段,深入班级进行探索,每年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并逐步在面上展开,边实施边研究,积累有关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评议(2021年2月——2021年6月)
分析过程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完善的文本材料,申请有关部门来园进行专业鉴定,并在本区推广。
二、前段工作
本课题自2018年6月设计立项、特别是2018年9月作为常州市级备案课题以来,我们根据课题方案做了一些工作,为本课题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
(一)建立相关制度,提供研究保障
将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形成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每月举行一次园级课题研究活动,坚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同时根据我园现在基础,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证首先学校教科室主任、保教助理领衔,精选了一批善思考、会研究的骨干教师成立了课题组,具体负责课题各项研究任务的实施。其次,添置与节日课程相关的图书和器材,进一步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使该课题高质量地开展。
(二)学习文献资料,提升理论认知
自课题开展以来,我们在收集和精心选择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了学习研讨活动,主要学习了社会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完成文献综述初稿,在丰富理论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本课题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节日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内涵、实施路径与策略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进一步理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推进措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三)调查研究内容,开展研究活动
首先,我们进行了节日资源的收集、分类、资源分析。节日名目繁多且分类方式交叉,我们查找出如中国传统节日、社会性节日、世界性节日、各类纪念日等128个,并根据需要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再针对现有教材、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点、幼儿园社区优势等特点对节日进行资源建设,缺失的内容以自创性节日作为补充,并对选择出的节日进行价值分析,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需要筛选出适宜的节日活动,预设课程网络。其次,在节日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用多种观察记录方式,如照片、摄像、儿童作品、儿童作品照片、家长的记录等记录活动过程,撰写课程故事,在课题组活动或年级组备课中将记录与大家分享、反思,理解儿童的行为,从而考虑幼儿在活动中感兴趣的方向,提出活动调整方向。
三、下步打算
根据本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根据目前进展情况,从现在起到下一学期,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研究的推进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研究团队的成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坚持节日课程中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放在首位,幼儿教师、家长都是课程实践的主体等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能够高站位、高起点推进课题研究。
(二)突出研究重点
前阶段主要研究重点为文献研究和节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接下来重点进行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研究,对于课程目标,要制定出各年龄段的分目标,使课题组成员在开发节日课程过程中方向更加明确。根据幼儿幼儿发展目标要求,注重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和整合性,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在选择具体活动内容时,我们要考虑一学年中节日课程一日活动之间的平衡,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小组项目活动之间的平衡,以及生成与预成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宜的课程内容。
(三)观察推动发展
(四)重视成果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各课题组成员要注意及时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到2019年年底,完成课题组中期报告。
 
 
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812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