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生态课程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生态课程研究 > 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 文件资料

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唐春燕  发布时间:2018-11-30  浏览次数:

 

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
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一、研究背景
节日活动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资源,既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又是重要的社会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良文化传统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日的形式多样,节日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际接轨的差距日渐缩小,节日的内容也逐渐广泛,许多世界性节日也日益增多,如:“圣诞节”、“环保日”等,因此,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除了让孩子不忘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还应该关注这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现代文化节日,充分挖掘现代节日的教育价值。
随着幼儿园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节日课程近几年也在各幼儿园轰轰烈烈地实施着。节日活动能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从而陶冶情操,培养互相关心、热爱自然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和谐发展。我园也经常开展节日活动,但存在 “节日到,真热闹;节日过,不知然”的现象,热闹的是层出不穷的形式,幼儿在这过程中到底获得什么发展?我们应刻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呢?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此项研究,探索节日课程中幼儿发展目标、活动内容、指导策略及评价方法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鉴定
1.幼儿园节日课程:指的是教育者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让幼儿走进社会,初步了解有关节日的风土人情、建立互相关爱、尊重规则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以节日活动促进孩子认知、情感、行为互为发展的课程。
2.幼儿社会性发展:指的是幼儿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社会群体、集体和个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形成社会关系。
(二)理论依据
1.《纲要》社会领域明确规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2.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体系陈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著名观点他认为学前儿童应以现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像节日、庆祝会活动等,切合儿童生活实际,是学前儿童经常接触的社会环境,这些应成为学前儿童课程的重要内容。
3.布鲁纳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课题研究是将幼儿的学习活动置于有意义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幼儿在不同节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发展水平,寻找适时的教育契机,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在节日课程中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引导幼儿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社会内容、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节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逐步构建园本化的节日课程。
3.通过实践与研究,教师积极参与节日课程的建构,实现教师、幼儿与课程的同发展共成长。
 
(二)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节日课程课程资源的研究,收集节日资源,并进行分类、筛选、价值分析,选择适合我园的节日活动,加强幼儿与家长、教师、社区的互动,在潜栘默化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节日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研究,依据《指南》中幼儿发展目标制定目标和内容,从幼儿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围绕社会性发展构建各年龄段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各年龄段做到整体设计,相互衔接。
3.节日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虑和计划“教师的指导”教师重视观察分析,及时调整指导与评价方法,逐步开发《幼儿园节日课程》
4.节日课程中家园、社区有效互动的研究以节日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调动家长与社区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总结提炼三者在节日活动中的有效行为。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学习、解读《指南》中社会领域具体目标及幼儿园节日课程的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即在实践中尝试,根据实施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成员诊断现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3.观察分析法: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获得幼儿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了解节日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边反思边总结,通过记录、收集、分析、评价节日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生成经验和成果。
五、研究人员
组长:唐春燕  周华
组员:时佳、唐斐、华金佳、蒋焱、张恽、盛旭娇、曾娣、周小青、李磊、周晶、吴佳、莫丹玲、章含玉、杨婷、范秀珠、薛娟芬、陈丹、冯燕芬、徐小青、丁莉霞、贺璐娴、张璐、王晗、蒋英、赵朵、白虹、徐云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6月——2018年8月)
规划与设计课题方案,邀请专家就本课题的开展、实施给予论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
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学习节日文化及社会性发展的知识,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和方法等。
第三阶段:行动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根据不同年龄段,深入班级进行探索,每年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并逐步在面上展开,边实施边研究,积累有关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评议(2021年2月——2021年6月)
分析过程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完善的文本材料,申请有关部门来园进行专业鉴定,并在本区推广。
七、研究保障
1.提供经费保障。根据我园教科研条例规定,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使该课题高质量地开展。
2.规范资料收集。设计相应的“文献学习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等表格,方便各成员规范记录收集,并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及时上传课题网站。
3.制定工作制度。将围绕节日课程开展的时间、要求、师资培训、教师奖励、评价方式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制度,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4.专业指导与行政支持。我园是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幼儿园,省教科院幼教专家团队及时给予专业理论支撑;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等也给予我们多年的支持和帮助,能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2.“开发节日课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相关的论文、案例、观察记录、教育故事汇编。
3.汇集编写《幼儿园节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