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帐号:
密码:
 
文件资料
文献资料
过程资料
成果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网站 >> 归档栏目 >> 教育科研 >> 美劳游戏 >> 美术 >> 成果资料 >>陶艺活动点燃幼儿创意的火把
 
陶艺活动点燃幼儿创意的火把
发布日期:2017-11-29 11:44:58    点击次数:   作者:时佳  来源: 本站原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能力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陶艺是我国一门古老而崭新的民族艺术,陶艺教育对学前儿童来说既是接触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良好机会,又可以在充分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坚持性、独立性、自信心等品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要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给他们充分想象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引导幼儿自主创作,体验陶艺创作过程带来的快乐,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陶艺  生活 创新 想象
爱因斯坦曾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儿童特别是在幼儿期,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往往不现实,幼稚可笑,不能被家长认同,他们认为孩子模仿得越像越好,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很片面的。许多创作大师之所以非常看重孩童的作品,就在于他们可从那些纯真烂漫的构想、稚拙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装饰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联想,从而对自身的创作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要丰富幼儿陶艺制作的表现力、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大社会的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借助陶艺教育这一载体,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一、创设丰富温馨的环境,引发兴趣。
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因此,在幼儿的陶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有艺术氛围的探索、创作环境,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陶艺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点燃幼儿的创意火花,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1.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
陶艺创作依赖于一定的氛围,缺乏艺术氛围人就难有灵感,因此,为幼儿布置一个富有浓郁艺术氛围陶吧、活动区很有必要。在这个区域里,给幼儿提供各种优秀的陶艺作品,使幼儿一进入陶吧(或活动区),艺术之气扑鼻而来,幼儿不知不觉受到艺术的陶冶。
2.解放幼儿的眼睛、嘴、手和思维。
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如果幼儿缺乏陶艺创作愿望或创作灵感,那么陶艺活动的教育功能会受到严重削弱,所以教师要解放幼儿的眼睛、嘴、手和思维。
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如天上的飞机、路上的汽车、花鸟树虫、大自然的变化等。这是幼儿陶艺活动时的创作之源、想像之源、也是幼儿陶艺创作的兴趣之源。
陶先生指出,小孩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他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也可通过谈话来激发幼儿表现这些事物、表达自己不同想法的愿望和动机。  
二、慎重选材,发挥陶艺的魅力。
选择合适的内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好的内容不但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们在选材时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而且还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每次活动前,我做好范例,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力求让幼儿第一眼看到就喜欢,我们做的陶艺作品,不但要形象可爱,而且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当孩子看到我做的范例时,总发出“哇,好漂亮呀”、“哇,真可爱!”的赞叹声,这时我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过来,兴趣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有了进行创造的愿望,是引导他们参与活动的时候了。
如:在制作泥板画《奇特的脸》,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能根据要求做出脸,但所有的作业都只是模仿,而没有一点创新;而在和孩子一起制作泥版画《卡通杯》时,我就发现孩子能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不同的杯子造型溶入其中。这时孩子的活动已经不再是机械的模仿,有自己的东西,这时幼儿的作业就有了生气。
三、亲近生活,点燃创新火花。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生活的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是开展陶艺教育的园地,孩子们通过接触社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把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积累储存,就可成为创作的素材,从而让孩子更好的用陶泥反映和创造自己心中的世界。
1.走出课堂,寻找生活“美”。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通道。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靳尚谊曾说:“生活是我创作与教学不竭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的根据教学内容大胆的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但孩子由于年纪小,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体验还处于表面化和近于“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他们看到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让他们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学会观察生活的各种变化,引发对生活的各种思考,充分调动自身潜能,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寻找生活的美、体验生活的美。
如:在进行中班陶艺综合创作活动“春天”时,我借助幼儿园美丽的自然风景,利用散步时间带孩子观察花草、树木、小动物、人们的活动、衣着等的变化,让他们对春天有粗浅的认识;再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外出旅游,事先还为孩子们设计了“春天调查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观察和记录春天有关的事物。最后组织孩子回到课堂,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用泥表现“我眼中的春天”,有的制作了造型奇特的花,花朵上还飞舞着可爱的花蝴蝶呢!有的孩子说,“春天的风最适合放风筝了,我还做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呢”……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制作的过程,使孩子对春天有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孩子在进行陶艺制作时,都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表现得妙趣横生、各不相同。
2.创设情境,激发生活“情”。“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性。美术教学要能激发幼儿的情感、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陶艺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也应如此。教师要对每一个新的陶艺活动,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孩子的情感,让他们用充满“情”的手法去创造这美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
如:在进行手捏创作“我的一家” 时,我重点让幼儿制作“我的妈妈”。为了能做好陶艺作品。我们让幼儿回家观察一下妈妈平时所做的事情,让他们了解妈妈的辛苦与能干。活动时,让他们唱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不在麻烦好妈妈》等歌颂妈妈的歌曲,说一说妈妈的能干与辛苦,谈一谈帮妈妈做事情时的感受。因为是自己仔细观察和参与的,孩子们都说得很动情。其中有一位小女孩是这么说的:“我发现妈妈很能干,从早到晚要做许多的事。一会儿帮我梳头,一会儿帮爸爸缝衣服,有时爸爸不在家,她还要一个人换煤气,妈妈真辛苦。”……这次活动,许多的孩子都用泥巴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一件件尽管稚嫩,但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从他们的小手中诞生了。
3.实践体验,感受生活“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心理学实验证明:“儿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对知识的接受方法与过程,通过语言传达,孩子能接受60%;通过实践体验,孩子往往能接受85%以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着许多“奇妙”事物的环境,幼儿期又是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当这两“奇”碰撞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为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找到知识、找到方法。如:在指导“鱼盘” 制作时,我让孩子欣赏鱼、吃鱼、做鱼。在制作时,我没有进行示范,幼儿根据观察结果开始制作,结果让人惊喜,不仅鱼盘制作的漂亮,而且在玩泥时还发现把鱼的尾巴随意摆动还能变出很多不同的造型呢!
4.共同参与,体验生活“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有趣”的事物更能去细心观察、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合理地运用“有趣”的事物或活动来引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使学习成为一项有趣的活动。如:“恐龙”一直以来都是小朋友讨论的热门话题,他们对于恐龙有着无尽的遐想,对这些遥不可及、姿态各异的庞然大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经常有小朋友从家中带来恐龙玩具、有关恐龙的图书、影像资料等,这些总能吸引众多孩子的目光,他们围聚在一起,欣赏、摆弄、讨论,聊着各种关于恐龙的秘密。于是,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我们充分地挖掘教育资源,观看重返侏罗纪的电影,畅想恐龙年代的秘密。在陶艺创作时,引导他们回忆参观所见,想象恐龙年代发生的一切,然后用幻灯片出示游戏恐龙照片,让他们观察游园时的一些情景。通过参与、回忆、观察、思考、创作的过程,使孩子的思维得到拓展,在创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突破定势,扩展思维空间。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传统的模仿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让孩子失去自我,思维产生定势,阻碍着幼儿的发展,这是与新《纲要》精神背道而驰的。我们在陶艺创作时,应鼓励幼儿打破常规,超越常理,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
如:孩子们在制作“小泥巴魔术师”时,总是将泥条做成圆柱体的,我针对这一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如果我们用泥条造房子,泥条可以变成哪些形状呢?” 当孩子们制作的泥条形状各异时,我又进一步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泥条做什么呢?”这时,我又鼓励孩子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作品更千姿百态、活灵活现了。在陶艺制作中引导幼儿突破定势的同时,老师自身也应甩掉“包袱”,打破传统的教师示范的“权威性”,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  
五、听“音“创作,启动想象的翅膀。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在陶艺活动中,我经常采用陶艺活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情绪体验,让幼儿听“音”创作,把陶艺与音乐、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幼儿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孩子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在陶艺创作时,我总会为孩子们放一些轻音乐,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同时还特意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名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并把所听所感创作出来。如:有一次,在欣赏《京剧脸谱》的视频时,孩子们忍不住跟着视频模仿起里面的京剧人物来,仿佛自己变成了红脸的关公……连表情也模仿的很形象。因此,在进行《京剧脸谱》的创作时,孩子发挥的淋漓尽致,手中的泥巴也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京剧脸谱,让我们老师很是欣喜。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让他们听完故事后,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在给孩子讲完《三只小猪》的故事后,我鼓励孩子大胆联想,创造性的表现故事形象、内容。并且经常在给孩子讲故事讲到高潮部分停下,引导孩子想象下面将会发生什么,鼓励多种设想,孩子的陶艺创作更加积极的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热情。
我们理解、容纳幼儿心目中的想象世界,肯定、鼓励幼儿的异想天开。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我们的幼儿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获2017“蓝天杯”二等奖。


上一篇:大四班美劳作品展示
下一篇:优秀教案:小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
 
 
邮箱:wjmhyey@wjedu.net   电话:0519-86530875   地址: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鸣凰鸣新中路252号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备案号: 苏ICP备17054889号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