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帐号:
密码:
 
文件资料
文献资料
过程资料
成果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网站 >> 归档栏目 >> 教育科研 >> 美劳游戏 >> 陶艺 >> 成果资料 >>陶冶生活,艺想人生
 
陶冶生活,艺想人生
发布日期:2016-11-15 15:40:13    点击次数:   作者:时佳  来源: 本站原创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陶艺活动中,体验与创造就好比根和苗的关系,厚积而薄发,苗的茁壮成长来源于根的粗壮结实。所以,有陶艺教育家说:体验让孩子发挥个性、发挥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的生活经验能够透过陶泥达到情感的宣泄,在创造过程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陶艺、想象力、探索、创作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国古老且特有的文化艺术——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广泛为幼儿所接受和喜爱。陶艺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艺教育对学前儿童来说既是接触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良好机会,又可以在充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独立性、自信心等品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娱乐中启发创造和发散性思维,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在回归泥土朴质的气息中,无形的建立起幼儿别类的艺术美感。
幼儿对物象的认识和表达具有独立性、新颖性、独特性和丰富性。幼儿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有时会令人大吃一惊。他们作画往往把不同的时空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有时把无生命的物体变成有生命的,把静止的物体变成运动的物体,有时把毫无相关的物象画在一起。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像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幼儿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幼儿的想像力是无拘无束的。在黑板上画个圆圈,他们能想到太阳、月亮、地球甚至是茶盘、锅盖、气球、大钟表等等。幼儿的表象思维比较活跃,记忆力很强,他们的作画特点是凭感觉,凭兴趣,有时好像在毫无目的地游戏般地去作画。但事实上,许多发明创造不都是在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和“不合理”的限制中产生出来的吗?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适时引导幼儿大胆创新,无限创意,展开想象。
一、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
兴趣是人类带有趋向性的一种心理特征,并和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学习的愿望就会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发生,而一旦离开了这个特定的情境,孩子的兴趣,或者说学习愿望,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训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进行探索。
如何在陶艺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并热爱着自己所教的学科。更关键的是,教师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这一要点除非出发,将幼儿在学习中的被动情绪逐步转化为愉悦、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把幼儿当成认识的主体。充分发挥幼儿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为方向标,指引幼儿不断创新,从普通人的思维中获得启迪,以达成令人欢欣的创造。例如在大班陶艺活动《哆啦a梦的创想》中,以卡通形象哆啦a梦为原型,衍生创作出一些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先是以一个哆啦a梦的娃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们都是喜欢卡通人物的。之后让孩子们回想在哪些地方见过机器猫,引导幼儿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联系到课堂中来。孩子们很高兴,“唰”地举起了小手。随后又让幼儿欣赏观察了很多图片,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最后让孩子们自由想象自己想要做的作品。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和谐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从而有所发现。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诱发幼儿的想象。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蒙台梭利教育观指出:学生创新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陶艺教育活动也是如此。班级里的陶艺角是幼儿园最小的陶艺环境,但对幼儿及教师来说,却最方便、实用,幼儿在陶艺角的活动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对幼儿陶艺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建立物质环境,诱发创作欲望。
陶艺角的创设和布置要能激起幼儿参与创作的热情。如:我在陶艺角中一直放置一些不同颜色的陶土、陶艺制作工具,启发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把自己的创意用多种不同颜色的陶土表现出来,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其次,投放多种废旧材料如毛线、纽扣,各种干果壳、树枝、铅丝等,引导幼儿用废旧材料体现出多样化,如在制作《相框》这一活动时,我提供了纽扣、豆、瓜子、毛线等多种废旧物,促使幼儿采用多种方法来表现相框的美,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积累感性经验,诱发创作源泉。
我国现代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儿童是创作所见、所想、所感,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陶艺创造的源泉,幼儿进行陶艺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创作离不开生活,幼儿最乐于、最善于表现的就是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即使是“想象创作”,也同样依赖于对生活的体验。
例如动物主题系列之《小鸡》,我不再出示任何示范作品让幼儿欣赏,而是在课前一、二天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回家观察小鸡独有的特征,丰富认识,积累创作素材;然后再进行创作活动时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语言概括出小鸡的外型特征:小鸡有圆圆的头,头上有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头的下边有圆圆的身体、树叉一样的脚……这样即使成人不示范,孩子也会制作,而且创作的更加生动有趣。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幼儿对外形相似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观察与概括,借鉴相同,变化不同;小鸭与小鸡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外形相同,只要把小鸡尖尖的嘴变成扁嘴巴,树叉的脚变成扁脚丫,小鸡就变成了小鸭;把鸭的头与身体离的远一些,做出弯曲脖子和大翅膀,小鸭就变成了天鹅;把天鹅的扁嘴巴变成长的尖嘴巴,再添上尾巴和两条长腿,天鹅就变成了仙鹤;把仙鹤的嘴巴、脖子、腿变短,尾巴变寺,鹤就可以变成孔雀……无一不体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做好的是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经验并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应用和创造,使孩子们尝试将心中美好的世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3.营建幼儿乐于合作的环境,诱发创作动力。
首先,创建宽松的心理环境。新《纲要》指出: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陶艺创作中由于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个性、情感及创作技法等的不同,所呈现的作品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此时,教师应是“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身份。如:我班有个特别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名叫王晨宇,他动手能力较差,做事没有耐心,缺乏自信。经我悉心观察,他对玩泥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一次,在“恐龙乐园”的玩泥活动中孩子都陆陆续续地将自己捏好的作品屣示在“恐龙乐园”里,昊昊却在犹豫不决地在桌子旁徘徊。旁边的其他孩子还在讥讽他说:“你做了一条腿的恐龙,太差劲了,象个怪物!哈哈哈哈……”我用微笑的眼神看着他说:“昊昊,你为什么做了一条腿的恐龙啊?”好好昊昊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会捏。”我俯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我觉得你捏得很有趣啊,还可以编故事呢?你的恐龙是不是被哪只食肉龙咬掉腿了?”这下他紧锁的眉宇终于舒展了,咧着嘴呵呵地笑起来:“我做了一只受伤的恐龙。”说着吴吴把“受伤的恐龙”放进了“恐龙乐园”。我对着所有的小朋友说:“这下我们的‘恐龙乐园’里是不是变得更美了!”顷刻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童心是纯朴的、也是充满灵性的,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点滴创造,为他们建构敢于展现自己的舞台,为他们营造乐于合作的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
其次,营造潜移默化的人文环境。陶艺活动的开展比其他美术活动更需要合作。它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等。每开展一个陶艺主题,就需要请家长、幼儿协助收集相关的图片、书籍、蝶片、辅助材料等。在活动过程中,需两位教师的紧密配合。一位教师是开展活动的主角,另一位教师则必须配合另一位教师,担负炼泥、分泥,以及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帮助或引导。幼儿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而然得受着熏陶,学习合作,学会与不同的人共同生活。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陶艺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3-6岁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学习。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幼儿饶有兴致的反复学习和操作,通过幼儿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学习陶艺。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在毫无思想负担以及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技能。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陶艺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做起来也就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
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
例如,为了让幼儿练习搓圆,我们设计了“有趣的冰糖葫芦”的陶艺活动。先组织孩子们集体品尝冰糖葫芦,在品尝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创作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向幼儿提出要求,如“如果你的冰糖葫芦和别人的不一样,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让有一定陶艺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创作时间。创作完成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作品上,并鼓励他们:“瞧,你们制作的糖葫芦可真诱人,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
四、评在体验,分享幼儿陶艺制作中的创造乐趣。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由此可见,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重视体验,要学会充分肯定,懂得分享幼儿陶艺制作过程的创造乐趣。
1.与幼儿共同体验作品背后的快乐。
幼儿在用泥自由的创作,泥球、泥条……看也看不懂,可是你看,幼儿们却高兴极了,他们会一边做一边说:“这是山,这是水,这是房子……”幼儿眼里的世界是非常有趣的。如果这个时候,老师硬要用好不好来评价,只会让幼儿把你拒之门外。但学会了欣赏的老师,就能和幼儿共同体验作品背后的快乐。不信,你也学着和幼儿一样的创作,一样的想象,一样的创造,恐怕到时候你只会觉得自己没有幼儿的天真,没有幼儿的洒脱,没有幼儿的浪漫。
2.与幼儿共同分享主题展示的自豪。
过去幼儿园的墙饰、主题布置、区角往往是老师确定的,老师是策划者和实施者,现在认识了评价的作用后,我将主题布置的主动权给了幼儿,区角活动成了发展幼儿审美及表达表现,观察发表观点情感,展示、制作陶艺作品的地方。我们把幼儿的陶艺作品一一地展示在区角中,幼儿们三三两两地在区角前讨论着、评价者。通过相互承认,幼儿倾听到了与自己不同的想法、意见和感情,并学会接纳别人,展示自己。这些新的想法又促进了新的创造乐趣,因为更丰富了,更兴奋了。所以老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懂得共同分享这种主题展示的自豪。
想要在陶艺活动中开启幼儿手指尖的智慧,就要不拘泥于传统的一般答案或方法,鼓励幼儿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幼儿从大自然中探求,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探求。幼儿创新思维的过程是一天两天所能完成的,幼儿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幼儿的探究潜能无法估量,让我们都来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自由翱翔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   
3.袁爱玲著的《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2003年9月 《幼儿教育》——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


上一篇:开放性观念,个性化创作
下一篇:最美乡村优秀活动设计:棒棒糖(小班陶艺)
 
 
邮箱:wjmhyey@wjedu.net   电话:0519-86530875   地址: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鸣凰鸣新中路252号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  备案号: 苏ICP备17054889号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实验幼儿园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